2021宁波教师招聘考试资料:学习迁移理论之概括说
作为教育心理学的考点之一,学习迁移理论的概括说在历年宁波教师招聘网考试中考察频率较高。其考察的题型主要是客观题。该部分考题大多涉及的是代表人物、迁移条件以及实验的对应记忆,有时会涉及到对于内容的理解记忆。所以大家在识记时除了要做到精 准以外,还要做好对其意义的理解,才能避免不必要的失分。
(一)理论简介
概括迁移说(概括说)是由贾德(Judd,1908)通过著名的“水下打靶”实验得出的关于学习迁移的理论。和“教育心理学之父”桑代克以及伍德沃斯提出的共同要素说不同,在该理论中,贾德以实验研究了原则和概括性的迁移后认为:两个学习活动之间存在的共同成分,只是产生迁移的必要前提,而产生迁移的关键是学习者在两种活动中概括出它们之间的共同原理,即在于主体所获得经验的类化。而这种概括能力与老师的教学方法、学生的思维水平等有密切联系。
(二)实验基础
贾德在1908年所做的“水下打靶”实验是他概括迁移说的重要支撑点。他以五年级和六年级的小学生作被试,分成两组,要他们练习用标枪投中水下的靶子。在实验前,对一组讲授了光学折射原理,另一组不讲授,只能从尝试中获得一些经验。在开始投掷练习时,靶子置于水下1.2英寸处。结果,讲授过和未讲授过折射原理的学生,其成绩相同。这是由于在开始测验中,所有学生都必须学会运用标枪,理论的说明不能代替练习。当把水下1.2英寸处的靶子移到水下4英寸时,两组的差异就明显地表现出来。未讲授折射原理一组的学生不能运用水下1.2英寸的投掷经验以改进靶子位于水下4英寸处的投掷练习,错误持续发生。而学过折射原理的学生,则能迅速适应水下4英寸的学习情境,学得快,投得准。
贾德对于实验结果的解释为:在先期学习A中所获得的东西,之所以能迁移到后期的学习B,是因为在学习A时获得了一般原理,这种一般原理可以部分或全部运用于A、B之·中。根据这一理论,两个学习活动之间存在的共同成分,只是产生迁移的必要前提,而产生迁移的关键是,学习者在两种活动中概括出它们之间的共同原理。所以贾德的迁移理论称为“概括说”或“类化说”。而在做题时同学们是非常容易把两者记混的,为了方便大家的记忆,老师在这里将考点以表格的形式给大家梳理一下:
理论名称 | 代表人物 | 实验基础 | 迁移条件 |
共同要素说 | 桑代克、伍德沃斯 | 形状知觉实验 | 存在共同要素 |
概括迁移说 | 贾德 | 水下击靶实验 | 概括通用原理 |
桑代克的理论把注意力集中在先期和后期的学习活动所共有的那些因素上,而贾德提出的这一理论倾向于把两个情境之间的相同要素的重要性减少到最低限度,即共同要素并不能自动导致迁移,经验的概括才是重要的。贾德的概括迁移说强调概括化的经验或原理在迁移中的作用,强调原理的理解,这一点比相同要素说有所进步。但概括化的经验仅是影响迁移成功与否的条件之一,并不是迁移的全部。
贾德认为概括就等于迁移,概括是学与教的结果,所以教法在迁移中作用很大。贾德的泛化理论揭示了原理、法则等概括化的理论知识在迁移中的作用,开始涉及高级的认知领域的迁移问题,为学习迁移的研究作出了贡献。
(四)沙场练兵
【单选】外语学习方法促进了外语成绩,体现了( )迁移理论。
A.形式训练说 B.共同要素说 C.概括化 D.关系转换说
【答案】C。解析:概括说是指对已有经验进行了概括就可以完成一个情境到另一个情境的迁移。外语学习的方法的总结是一种概括,能够促进外语成绩的提高。形式训练说主张通过训练;共同要素说强调的是在两种学习中存在相同点才能够进行迁移。
以上就是概括说相关学习内容。
-
微信公众号:宁波中公教育
(ID:nb-offcn)
专注宁波招聘资讯及备考学习资料推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