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宁波事业单位法律知识:解析行政诉讼中的举证责任
中公宁波人事考试网·宁波事业单位招聘网提醒您关注2019宁波事业单位备考资料:【2019宁波事业单位法律知识:解析行政诉讼中的举证责任】
政策咨询:
宁波事业单位交流⑩群684634149| 微信:nb-offcn | 微博@宁波中公教育 |咨询QQ:90114653|咨询热线:0574-87068906
【导读】
宁波中公考试网为大家带来法律知识考试《解析行政诉讼中的举证责任》,希望可以帮助各位考生顺利备考事业单位考试。
在诉讼过程中,我们一般奉行的原则一般为“谁主张谁举证”。但是在行政诉讼中,一方的当事人为“官”,另一方当事人为“民”,法律地位存在明显的差距,如果也适用该原则的话,会导致司法不公的存在。那么,行政诉讼的举证原则是怎么规定的呢?
根据我国《行政诉讼法》第三十二条规定:“被告对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负有举证责任,应当提供作出该具体行政行为的证据和所依据的规范性文件。”这就确定了我国的行政诉讼制度采取被告负主要举证责任,作这种规定主要是基于以下理由:
一、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人相比,更有举证能力。由于在行政法律关系中,行政主体和行政相对人处于不平等地位,他们之间是一种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行政法律关系的产生基于行政主体的单方面的行为。行政主体作出某种具体行政行为,应当有相应的事实和法律依据,才能让其有效成立。因此,在行政诉讼中,审查具体行政行为是否合法时,理应由行政主体对其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负举证责任,提供作出该具体行政行为的证据及所依据的规范性文件。行政主体作出具体行政行为时,应当遵循“先取证、后裁决”的法定程序规则。不得在没有事实根据的时候作出任何决定,否则,就是程序违法或滥用职权。进入行政诉讼程序之后,如果行政主体在法定期限内举不出证据,便说明其已经违反了法定行政程序规则,已经违法,理应由其承担败诉责任。
二、行政诉讼所要解决的是被诉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问题,而该具体行政行为是由行政主体作出来的,行政主体行使行政管理职权掌握着必要的技术手段和工具,了解职权范围内的有关规范性文件,并享有一定的自由裁量权,为具体行政行为收集证据并作出具体行政行为是职责范围内的事情,与行政相对人相比,容易完成举证责任,所以行政主任应当对该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承担举证责任。
三、行政主体承担举证责任,是行政法治原则的要求。行政法治原则的基本要求是行政主体必须依法行政,其作出的任何具体行政行为都必须建立在有充分证据证明的事实基础之上,若行政主体就是凭推测办事,就是属于专断,甚至有滥用职权的嫌疑,让行政主体承担举证责任。有利于促使行政主体依法行政、有利于促使行政主体在行使职权时,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切实做到“先取证、后裁决”。
虽然行政诉讼中由被告承担主要举证责任,但并不等于原告就不向法院提供任何证据。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十七条规定:原告对下列事项承担举证责任:
一、证明起诉符合法定条件,但被告认为原告起诉超过起诉期限的除外;
二、在起诉被告不作为的案件中,证明其提出申请的事实;
三、在一并提起的行政赔偿诉讼中,证明因受被诉行为侵害而造成损失的事实;
四、其他应当由原告承担举证责任的事项。
以上就是关于行政诉讼中举证责任的分配,在事业单位的考试中也是一个常考的知识点,正确的掌握后能帮助大家提升这部分知识点做题的正确率。
有问题?→宁波事业单位交流⑩群684634149
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公众号:nb-offcn

相关2019宁波事业单位备考资料推荐:
2019宁波事业单位公基考点:常识中科技模块有关超重失重的问题
更多2019宁波事业单位备考资料请登录中公宁波事业单位招聘网
-
微信公众号:宁波中公教育
(ID:nb-offcn)
专注宁波招聘资讯及备考学习资料推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