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教师

首页 > 教师 > 阅读资料 >

2021宁教师资格证面试结构化必背题本二

宁波中公教育 2021-04-21 15:27:09 浙江中公教育在线咨询在线咨询

第六题:

教学导入的目的是什么?

【参考答案】

教学导入的目的是集中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承上启下、做好教学铺垫,揭示课题、营造学习氛围。

首先,集中学生注意、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上课伊始,学生的兴奋有时还停留在上节课的内容或课间所从事的活动上。这就要求教师尽可能采取各种有效方法,将学生分散的注意力吸引到特定的教学任务和活动之中,使学生的思维尽快达到最佳水平。但无论采取什么方式,运用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相互转化的规律,紧扣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其次,承上启下,做好教学铺垫。一是知识的承上启下,对上节课知识进行回顾,也为即将进行的学习新内容打下基础;二是心理的承上启下,使学生回到课堂,进入紧张的课堂学习。

最后,揭示本堂课的课题,营造学习氛围。一是体现教师的教学意图,使学生能够了解老师要讲什么;二是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消除学生对新授知识的认知畏惧心理。

有效利用教学导入能够为教师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重视导入环节,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在课堂开始之初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提高学习效率。

第七题:

作为一个教师,你该怎样备课?

【参考答案】

备课是上课前的准备工作,也是教师驾驭课堂的前提。因此,做好充分合理的备课是一名合格教师必备的技能。

首先,明确授课内容,梳理知识点,思考如何将每个知识点自然地衔接起来,做到循序渐进地向学生传授知识。明确教学重难点,重点思考如何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其次,要明确学生的学习情况,提前做好学情分析,适当地对教材内容进行拓展和补充知识点,根据学生的情况充分考虑学生可能会提出的问题。

最后,撰写一份详细的教案,尤其对于新手教师来说,教案对教师掌控课堂来说是非常有帮助的。将一些创新的导入和一些启发性的教学方法融入到教案中,可以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习兴趣。

作为教师,我们要做好课前准备,努力向经验丰富的教师请教设计教案的经验与技巧,坚持创新,在提高自我专业素养的道路上,不断拓宽知识,终身学习,努力成为一名反思型、专家型教师。

第八题:

古语有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请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参考答案】

这句话强调了教师必须从各个方面以身作则,给学生做出表率,才能真正做到教书育人。

教师的表率对学生是一种无声的教育,其一言一行对学生会起到耳濡目染的作用,在无形中影响学生的心灵。因此,教师要以自己崇高的职业责任对学生言传身教,达到潜移默化的效果。

首先,教师要做到仪表端庄,言谈适度。教师要注意自己的仪表服饰。庄重、大方、整洁、朴素的着装,能够体现出教师的职业特点与美感。语言表达应严谨、文明,符合教师的身份,不可庸俗化。

其次,教师要作风正派,品德高尚。教师必须加强对师德规范的学习,时刻谨记职业要求,时刻都要牢记“为人师表”,处处严格要求自己,爱岗敬业,无私奉献。

最后,教师要学识渊博,治学严谨。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通过多种方式和平台不断学习,涉猎更多知识。在教学中,要有严谨、求实的教学态度,敢于接受学生的质疑,勇于修正错误,敢于提出新问题,善于解决新问题,敢于开拓新局面。

第九题:

请谈谈你对“亲其师,信其道”的理解。

【参考答案】

“亲其师,信其道”的意思是说:一个人只有在亲近、尊敬自己的师长时,才会相信、学习师长所传授的知识和道理。

这句话对我们的启示是: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如何,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率。作为一名老师,我们要提高专业能力,有扎实的教育教学知识及其教学能力,塑造自己的人格魅力,使学生喜欢自己、信服自己。相信我们都听过陶行知先生四颗糖的故事,有一个男生用泥块砸自己班上的男生,被校长陶行知发现制止后,命令他放学后到校长室去。放学后,陶行知来到校长室,男生早已等着挨训了。可是陶行知却笑着掏出一颗糖果送给他,说:“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按时来到这里,而我却迟到了。”男生惊疑地接过糖果。随后陶行知又掏出第二颗糖果放到他的手里,说:“这是奖励你的,因为我不让你打人时,你立即住手了,这说明你很尊重我,我应该奖你。”男生更惊疑了。这时陶行知又掏出第三颗糖果塞到男生手里,说:“我调查过了,你用泥块砸那些男生,是因为他们欺负女生;你砸他们说明你很正直善良,且有跟坏人作斗争的勇气,应该奖励你啊!”男生感动极了,他流着眼泪后悔地喊道:“陶校长,我错了,我砸的不是坏人,而是同学……”陶行知满意地笑了,他随即掏出第四颗糖果递过来,说:“为你正确地认识自己的错误,我再奖给你一块糖果,我没有多的糖果了,我们的谈话也可以结束了。”

作为教育工作实践者,我们要知道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重要性,尊师爱生,相互促进,教师热爱学生,关心爱护学生,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学生就会因为喜欢该老师而认真学习老师所教授的知识和技能。

第十题:

对于“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这句话,你怎么理解?

【参考答案】

“教学有法”,指的是教学有一定的方法、原理、规律。“教无定法”说的是教学没有固定的、死板的方法;“贵在得法”指的是贵在有恰当而合适的方法。其实这三个短句都在强调一个“法”字,即教学方法。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到因材施教,找到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最佳切入点,两者有机结合。

教师在授课前往往会根据以往授课经验设计一定的教学方案,也就是教学有法,但走进课堂后,教师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学生,他们的课堂反应不同,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也不同。因此我们事先设定的教学方法会受到教学内容的特点、学生知识水平和个性的差异、教师自身的素质和能力以及学校现有的客观条件等多方面的制约。因此,教师只有明察课堂,实时调控,灵活选择切实可行的方法,才能有良好的教学效果。

作为教育工作者,要让学生在学习中有所启迪,掌握学习的方法和要领,做到学有所得、学有所乐。教师真正要做到得法,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就要在教学过程中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做好教学能力的提升:一是抓住教学规律,总结教学方法;二是关注教学体验,使教学科学化;三是围绕教学要点,授课多元化。同时,在教学中运用这些方法时,要将学生的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相结合,才是教师在教学中最重要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规律,才能使学生真正有所受益。

 猜你喜欢

查看更多

 大家都在看

2021浙江公职类考试公告查询
2021浙江公务员考试新资讯
2021浙江事业单位招聘公告
浙江地区银行招聘信息汇总
浙江教师招聘_资格证考试信息
中公题库APP
最近浙江国企招聘信息
最近浙江辅警考试信息
扫码咨询客服
扫码咨询

教师<

招考信息

报考指导

阅读资料

考试题库

各项目入口一键直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