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教师

首页 > 教师 > 阅读资料 >

2021宁波教师招聘考试资料:剖析教学原则的常考例子和古言俗语

宁波中公教育 2021-03-18 15:03:49 浙江中公教育在线咨询在线咨询

教学一直是教育学的重点考察章节,其中教学原则也是高频考点,考察方式主要是从四个方面进行,分别是概念反选、贯彻要求、例子型单选以及名言俗语,对于大家来说,例子型单选和名言俗语相对有难度,所以对常考的例子和俗语进行梳理总结,帮助大家明确考情。

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原则

基本内涵:既要把现代先进科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传授给学生,同时要结合知识、技能中内在的德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

1.赫尔巴特:我想不到有任何无教学的教育,正如相反方面,我不承认有任何无教育的教学。

2.第斯多惠:任何真正的教学莫不具有道德的力量。

3.文以载道。

4.在学“圆周率”时,向学生介绍了祖冲之的成长过程以及他与圆周率的故事。

5.历史老师在讲述民族英雄岳飞的故事时,从历史事实出发,歌颂了岳飞的爱国品质。

理论联系实际教学原则

基本内涵: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学会、学以致用的目的。

1.陶行知: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2.荀子: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

3.西汉刘向: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见之。

4.老师教生字,多了就卖,少了就买;干燥必防火,急躁必跺脚。

5.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6.讷于言而敏于行。

7.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8.赵括纸上谈兵。

9.王充:施用累能。

直观性教学原则

教师应尽量利用字生的多种感官与已有经验,通过各种形式的感知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使学生获得生动的表象,从而全面地掌握知识。

1.夸美纽斯:凡是需要知道的事物,都要通过事物本身来进行教学,让学生去看看、摸摸、听听、闻闻……。

2.乌申斯基:一般说来儿童是依靠形式、颜色、声音和感觉来进行思维的。

3.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

3.闻之而不见,虽博必谬。

4.接知如接枝。

5.老师在讲雪花的时候向天空抛碎纸条。

6.王老师在讲混合气体平均分子量不可能大于成分气体最大分子量时,打了一个比喻,“有三位同学分别为10岁、12岁、15岁,她们的平均年龄可能大于15岁吗?可能小于10岁吗?”。

启发性教学原则

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依据学习过程的客观规律,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教学原则。

1.第斯多惠:一个坏的老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老师教人发现真理。

2.《论语》: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3.《学记》: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4.问则疑,疑则思。

5.教之而不受,虽强告之无益。

6.苏格拉底产婆术。

7.朱熹:启,谓开启意;发,谓开启辞。

8.《学记》:君子之教,喻也。

9.叶圣陶:凡教的目的在于达到不教。

循序渐进原则

教师严格按照科学知识的内在逻辑体系和学生认识能力发展的顺序进行教学。循序渐进的“序”,包括教材内容的逻辑顺序、学生生理节律的发展之序、学生认识能力发展的顺序和认识活动本身的顺序,是这四种顺序的有机结合。

1.孟子:盈科而后进。

2.朱熹:未得乎前,则不敢求其后。

3.《学记》: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

4.朱熹: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5.孔子:欲速则不达。

6.荀子: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7.拔苗助长。

8.一曝十寒。

9.乌申斯基:知识只有形成了系统,当然是从事物本质出发来形成合理的系统,才能被我们充分掌握。

巩固性教学原则

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在需要的时候,能够准确无误地呈现出来,以利于知识、技能的运用。

1.乌申斯基:复习是学习之母。

2.夸美纽斯:只顾传授知识而不注重巩固,就等于流水泼到一个筛子上。

3.孔子: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

量力性原则

指教学活动要适合学生的发展水平。这一原则是为了防止发生教学难度低于或高于学生实际程度而提出的。

1.墨子:夫智者必量其力所能至而如从事焉。

2.王阳明:随人分限所及。

3.《学记》:语之而不知,虽舍之可也。

因材施教教学原则

教师要从课程计划、学科课程标准的统一要求出发,面向全体学生,同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发展。

1.朱熹:“夫子施教,各因其材。”

2.陶行知:立脚点上求平等,于出头处谋自由。

3.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

4.闻斯行诸。

5.陶行知:松树和牡丹花需要的肥料不同,你用松树的肥料培养牡丹,牡丹会瘦死;反之,你用牡丹的肥料培养松树,松树受不了,会被烧死。

以上就是剖析教学原则的常考例子和古言俗语相关知识点,希望对同学们学习有所帮助。

 猜你喜欢

查看更多

 大家都在看

2021浙江公职类考试公告查询
2021浙江公务员考试新资讯
2021浙江事业单位招聘公告
浙江地区银行招聘信息汇总
浙江教师招聘_资格证考试信息
中公题库APP
最近浙江国企招聘信息
最近浙江辅警考试信息
扫码咨询客服
扫码咨询

教师<

招考信息

报考指导

阅读资料

考试题库

各项目入口一键直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