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宁波教师招聘考试资料:确立我国教育目的依据
一、考情介绍
此知识点属于教育学中教育目的章节,常以客观题形式考察,以单选题、多选题为主。大家在备考过程中需要识记积累,灵活运用。考生在备考的时候要对症下药,才能药到病除。
二、确立依据
1.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
(1)不同社会发展阶段有不同的教育目的
教育目的具有历史性、时代性、社会性,在阶级社会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教育目的随时代的变迁及社会条件的变化而变化,没有万古不变的教育目的。
(2)不同的社会制度有不同的教育目的
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下的教育目的有本质区别。
(3)不同国家的文化背景也使教育培养的人各具特色
文化是一个民族、国家或一个地区世代沿袭下来的文化性格或文化模式,国家和民族的文化背景关系到人们对教育内容的选择和安排。
总之,不同国家、不同时代的教育,其教育目的的制定都受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影响。教育目的是社会需求的集中反映,是教育性质的集中体现,它反映了社会政治和社会生产的需求,体现了教育的历史性、阶级性和生产力的性质。
2.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
3.人们的教育思想
教育目的具有主观的性质,是一种理想,它同社会的政治理想、社会理想等紧密联系在一起。
4.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马克思在《资本论》等著作中阐述了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人的全面发展。全面发展的人是指精神和身体、个体性和社会性得到普遍、充分而自由发展的人;
(2)社会条件决定了人朝什么方向发展,怎样发展,发展到什么程度;
(3)从历史发展的进程上来看,人的发展受到社会分工的制约;
(4)现代大工业生产的高度发展必将对人类提出全面发展的要求,并提供全面发展的可能性;
(5)马克思预言,人类的全面发展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才能得到实现;
(6)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是我国制定教育目的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同时也是素质教育思想和实践的理论基础之一。
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即人的智力和体力的充分、统一的发展。同时,也包括人的才能、志趣和道德品质的多方面发展。
总结:
1.主观:人们的教育思想(假设、理想、观念、价值取向)
2.客观:
(1)社会——社会历史背景、政治、经济、科技、
(2)个人——身心发展规律
3.我国的理论依据: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
三、易混对比
|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 |
我国的全面发展 |
区别 |
个人智力和体力尽可能多方面地、充分地、自由地发展,并在此基础上实现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相结合,全面发展自己的一切才能。 |
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
联系 |
我国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具体实践 |
以上就是确立我国教育目的依据相关知识点,希望对同学们学习有所帮助。
-
微信公众号:宁波中公教育
(ID:nb-offcn)
专注宁波招聘资讯及备考学习资料推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