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教师

首页 > 教师 > 阅读资料 >

2017浙江宁波教师资格证考试:埃里克森的社会性发展阶段理论

中公宁波人事考试网温馨提醒您关注宁波教师资格备考资料

政策咨询:

宁波教师资格考试交流群253769739 | 微信:zjjsks |微博@宁波中公教育 | 咨询热线:0574-87068906

埃里克森认为,儿童人格的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人的一生可以分为八个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发展阶段,其中前五个阶段属于儿童成长和接受教育的时期。

1.婴儿期(0~1.5岁):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

婴儿在本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满足生理上的需要,发展信任感,克服不信任感,体验着希望的实现。如果父母或照料者给予婴儿良好的照顾和爱抚,婴儿就会对父母产生信任感,认为这个世界是安全、可信的地方。这种对人和环境的基本信任感是形成健康个性品质的基础,也是以后各个时期发展的基础,尤其是青年时期发展起来的同一性的基础。

2.儿童早期(1.5~3岁):自主感对羞耻感与怀疑感

儿童在这一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自主感,体验意志的实现。儿童渴望尝试独立处理事情。如果父母允许幼儿去做力所能及的事,鼓励幼儿的独立探索愿望,幼儿就会逐渐认识自己的能力,养成自动自主的个性;反之,如果父母过分保护或过分批评指责,就可能使儿童怀疑自己对自我和环境的控制能力,产生一种羞耻感。这一阶段发展任务的解决,对个人今后对社会组织和社会理想的态度将产生重要影响。

3.学前期(3~6、7岁):主动感对内疚感

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主动感,体验目的的实现。儿童的活动范围逐渐超出家庭的圈子,他们喜欢尝试探索环境,承担并掌握新的任务。此时父母或教师认可儿童的活动并进行恰当的指导,儿童的主动性、创造性将获得发展。反之,如果父母嘲笑儿童的探索,或过多干涉,儿童就会对自己的活动产生内疚感。

4.学龄期(6、7~12岁):勤奋感对自卑感

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勤奋感,体验着能力的实现。这个时期,儿童已经进入学校,开始体会到能力和成功之间的关系。他们追求工作完成时所获得的成就感及由此带来的教师和长辈的认可与赞许。如果儿童在学习等活动中不断取得成就并受到成人的奖励,将增强儿童的胜任感,有利于形成进取和勤奋的人格;反之,如果由于教学不当,或努力不够而多次遭受挫折,或其成就遭受漠视,儿童容易形成自卑感。这种自卑感往往是以后学业颓废的重要原因。

5.青年期(12~18岁):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自我同一性,体验着忠诚的实现。自我同一性是有关自我形象的一种组织,它包括有关自我的动机、能力、信念和性格等的一贯经验和概念。自我同一性的形成与职业的选择、性别角色和人生观的形成有密切的关系。如果个体在这一时期把这些方面很好地整合起来,其所想、所做与他的角色概念相符合,个体便获得了较好的自我同一性。如果不能整合,将会导致角色混乱或同一性延迟,产生同一性危机。

6.成年早期(18~25岁):亲密感对孤独感

该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发展亲密感,体验爱情,避免孤独感。只有具有牢固的自我同一性的青年人,才能把自己的同一性与他人的同一性融合为一体,获得共享的同一性。从而获得亲密感,否则将产生孤独感,个体会变得冷漠,回避人际交往。

7.成年中期(25~50岁):繁殖感对停滞感

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获得繁殖感,体验关怀的实现。繁殖不仅指个人的生殖能力,而主要是指关心和指导下一代成长的需要。一个人即使没有孩子,只要能关心、教育孩子也可以具有繁殖感;反之,其人格贫乏和停滞,这个人便是一个自我关注的人,不关心他人(包括儿童)的需要和利益。

8.成年晚期(50岁至死亡):自我调整与绝望期的冲突

老年人的健康每况愈下,对此他们必须做出相应的调整和适应,所以被称为自我调整对绝望感的心理冲突。如果一个人的自我调整大于绝望,他将获得智慧的品质,埃里克森把它定义为“以超然的态度对待生活和死亡”。老年人对死亡的态度直接影响下一代儿童时期信任感的形成。因此,第八阶段和第一阶段首尾相连,构成一个循环或生命的周期。

强化练习

1.人格发展阶段理论的提出者是()。

A.皮亚杰

B.柯尔伯格

C.埃里克森

D.华生

【答案】C。解析:埃里克森认为,个体人格的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经历8个顺序不变的阶段,据此形成了人格发展阶段理论。

2.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中学生人格发展的主要任务是( )。

A.发展勤奋感

B.培养主动性

C.形成亲密感

D.建立自我同一性

【答案】D。解析: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认为,儿童人格的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必须经历八个顺序不变的阶段,其中前五个阶段属于儿童成长和接受教育的时期。每一阶段都有一个由生物学的成熟与社会文化环境、社会期望之间的冲突和矛盾所决定的发展危机。

3.埃里克森认为,12~18岁的发展任务是培养()。

A.自主感

B.主动性

C.勤奋感

D.自我同一性

【答案】D。解析:此时的主要任务是形成有关自我的一致性形象,即自我同一性。

4.进入中学,学生经常思考“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的未来应怎样”等问题。按照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此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形成()。

A.信任感

B.自我同一感

C.主动感

D.勤奋感

【答案】B。

相关教师资格备考资料

2017浙江宁波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综合素质-教育法律法规概念

2017浙江宁波教师资格证考试: 教师资格必备知识点之班杜拉的“波波玩偶”

2017浙江宁波教师资格证考试:学前儿童记忆发展的特点

更多中公宁波教师资格备考资料请登录中公宁波人事考试网

 猜你喜欢

查看更多

 大家都在看

2021浙江公职类考试公告查询
2021浙江公务员考试新资讯
2021浙江事业单位招聘公告
浙江地区银行招聘信息汇总
浙江教师招聘_资格证考试信息
中公题库APP
最近浙江国企招聘信息
最近浙江辅警考试信息
扫码咨询客服
扫码咨询

教师<

招考信息

报考指导

阅读资料

考试题库

各项目入口一键直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