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宁波教师招聘考试资料:教育心理学《感受性变化的规律》
感受性变化的规律在教师招聘考试中是一个比较常考的知识点,事例也通常是跟生活实际相联系的,所以在学习中需要结合生活事例进行理解。
(1)感觉适应
由于刺激物持续作用于同一感受器,从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感觉适应。感觉适应可以引起感受性的提高,也可以引起感受性的降低。一般情况下,持续作用的强刺激使感受性降低;持续作用的弱刺激使感受性增高。人的各种感觉都存在适应现象。
肤觉适应:游泳时,刚刚跳进水中会觉得水很冷,不久这种感觉就消失了。
嗅觉适应:“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
听觉适应:在酒吧中待一段时间也不觉得吵闹了。
味觉适应:厨师做菜越做越咸。
其中在考试中最常见的是视觉的适应,分为暗适应和明适应
而在视觉适应中,存在一种现象,叫做浦肯野现象,由捷克学者浦肯野首先于1825年发现,是指在不同的适应状态下对有色光的视觉灵敏度不同的现象。
核心理论:
1.在明适应条件下,红色、橙色光线看上去比蓝色、紫色的花更加鲜艳。
2.在暗适应条件下,则相反,蓝色、紫色的花看上去要比红色、橙色的花朵更加鲜艳,而红色的花朵看上去会比较暗淡。
实验应用:
1.消防员使用红色眼镜能够提前进入暗适应。
2.夜间开车或者作业,带红色护目镜。
(2)感觉对比
感觉对比:不同刺激作用于同一感觉器官,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感觉对比。感觉对比分为两种:同时对比和继时对比。
其中,同时对比中有一个马赫带现象也在考试中出现,是1868年奥地利物学家E.马赫发现的一种名都对比的视觉效应,这是一种主观的边缘对比效应----当观察两块亮度不同的区域时,边界处亮度对比加强,使轮廓表现得特别明显,亮处更亮,暗处更暗。
(3)感觉后效
在刺激作用停止后暂时保留的感觉现象称之为感觉后效,也叫感觉后象。
举例:定着一个灯泡看一段时间,转而看向墙壁,墙上也有灯的影子。
(4)感觉的补偿作用和相互作用
①感觉的补偿作用:当某些感觉失却以后,可以由其他感觉来弥补。
举例:盲人的听力比较好。
②感觉的相互作用——联觉:一个刺激不仅引起一种感觉,同时还引起另一种感觉的现象就叫联觉。
举例:笑起来真甜;听到指甲刮黑板的声音会觉得浑身发冷。
希望以上的整理对大家有所帮助。
-
微信公众号:宁波中公教育
(ID:nb-offcn)
专注宁波招聘资讯及备考学习资料推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