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公务员

首页 > 浙江公务员 > 阅读资料 > 行测 >

2018浙江公务员考试行测答题技巧:用语速联想法“辨”词语

中公教育 2017-11-27 09:33:34 浙江中公教育在线咨询在线咨询

中公宁波人事考试网温馨提醒您关注宁波浙江公务员考试行测答题技巧

政策咨询:

加入2018宁波国省考1群552693727| 微信:nb-offcn | 微博@宁波中公教育 |咨询QQ:2850636393|咨询热线:0574-87068906

言语理解与表达主要考察两部分内容:词汇辨析、语境分析,且在考察词汇辨析部分有部分题目中既考查实词又考查成语。而在国考中则又逐渐加大了对于词汇辨析的力度。中公教育在此为大家支招。

词语辨析的角度主要有语义侧重、搭配对象、适用范围和感情色彩。对待这种题目,主要的方法是通过对题干内容的阅读,推测出作者的意图,然后通过语素联想,来辨析词语之间的区别,进而选择出正确的答案。何为语素联想法呢?语素联想法是指,通过对近义词组中的不同语素分别进行联想来辨析词语差异的一种方法。

【例1】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对于家长们来说,能够和孩子一起参与其中,亲身________到孩子的进步,是一次难得的亲子活动经历。同时,他们也可以在训练营中受到________,得到一些教育的灵感。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感触 启示

B.感悟 启蒙

C.感受 启发

D.感觉 启迪

【答案】C

【中公解析】第一空中,分别给出“感触”、“感悟”、“感受”、“感觉”四个词,对于“触”,我们会联想到“触动心灵”、“触发情感”;对于“悟”,我们能联想到“领悟道理”、“觉悟”、“醒悟”;对于“受”,我们可以联想到“受到”、“接受”;对于“觉”,我们常联想到“觉察”、“觉醒”。通过这样的联想,可以明确,“感触”与“感悟”多指抽象的事物,如情感、道理等,而文段中指向的是“孩子的进步”,是具体的事物,由此可以先排除A、B两项。再看第二空的词语,对于“发”,我们会联想到“生发”,而对于“启迪”,我们想到的通常是“启迪智慧”,而“迪”的本意为“开导”。由题干中“得到一些教育的灵感”可知,这里强调的是生发出某种想法,从而得到灵感。而不是“智慧”或“开导”。由此可知,C项为此题的正确答案。

【例2】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是( )。

一百零五岁的杨绛先生走了,她的离去是安静的,一如她在世的时候,我是从媒体上得知杨先生离世的消息的,对她最后时日的情形确无所知,仅是( )告诉我,她走前一定是安静的。

A.幻觉 B.视觉

C.灵感 D.直觉

【答案】D

【中公解析】 利用语素联想法,直觉,直是指直接,强调直接感知,是一种主观感觉,没什么具体的依据;幻觉,幻可以联系梦幻,幻想,强调不真实;视觉,视是指可看到,强调只能看到;灵感指的是文艺创作中的偶然所得的才思。就题干中的:对她最后的时日的情形确无所知,仅是……,故而答案选择D。

 

相关中公宁波浙江公务员考试行测资料

2018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战狼2》被质疑,看吴京如何用朴素逻辑回应

2018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标题添加解题技巧

2018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片段阅读答题要善于利用关键词

更多中公宁波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资料请登录中公宁波人事考试网

 猜你喜欢

查看更多

 大家都在看

2021浙江公职类考试公告查询
2021浙江公务员考试新资讯
2021浙江事业单位招聘公告
浙江地区银行招聘信息汇总
浙江教师招聘_资格证考试信息
中公题库APP
最近浙江国企招聘信息
最近浙江辅警考试信息
扫码咨询客服
扫码咨询

浙江公务员<

招考信息

报考指导

阅读资料

方法技巧 行测 申论 面试 时事政治 成功分享 心理测评 农业农村工作知识

考试题库

行测 申论 面试 心理测评 农业农村工作知识

各项目入口一键直达<